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阐释鄂尔多斯好人巴特尔:古物无语见初心 草原有爱印使命

巴特尔,男,蒙古族,1959年9月生,群众,曾获评鄂托克旗“基层文化先进工作者”、“文物保护工程先进工作者”、“鄂尔多斯市先进工作者”、“鄂托克旗第二届道德模范”,2021-2022年度“鄂尔多斯好人”。

1994年,巴特尔是鄂托克旗基层文化站的一名普通职员。这一年,他开启了他长达25年的古生物化石探寻之路。

1997年,他便组织苏木文化站办起了陈列室,通过采集、征集、收购、借用等途径大量收藏陈列品,供牧民们观赏。2000年夏天,巴特尔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了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同时,还发现了300多个蜥脚类食草恐龙足迹化石,这一发现填补了国内空白。2001年,他组织的田野调查组在全苏木区域内进行了规模性普查,历时50多天,行程4000多公里,掌握了查布苏木恐龙化石分布的第一手资料,还在野外调查中首次发现了一条长98厘米、完整的伊克昭龙(鳄类)骨骼化石。

几年的搜集探寻,使他走遍了查布3343平方公里高山草原,完成了8个恐龙足迹分布点的测绘工作,先后搜集到恐龙(鳄类)骨骼化石两件(不完整),各类哺乳动物、龟鳖类、鱼化石达千件以上。

2006年,巴特尔与人合作撰写了《内蒙古查布地区白垩纪巨齿龙足印化石》的论文,在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的《古生物学报》上发表,他是全市第一位发表这方面文章的研究人员,填补了全市在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一步一印,都饱含着巴特尔对草原的赤子情怀。他的成果不仅为当地政府对恐龙足迹化石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了资料依据。更是研究恐龙种群分布、生态习性、形体类型的珍贵实物,也是恢复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的可靠依据,为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非比寻常的启示意义。

在草原,巴特尔是搜寻者更是守护者,让古文明中的环保理念为今天保护草原助力。

二十多年前,巴特尔在一次寻找恐龙遗迹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岩画,那一刻,他便意识到这些岩画对这片草原意味着什么。

2008年,巴特尔调到文管所,开始系统地开展岩画调查工作,摸清岩画的分布和数量。一部越野车,一部照片机、一身登山装,成了巴特尔在找寻岩画的路上朝夕相处的伙伴。由于山里的岩画分布比较分散,保存岩画的地方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有时为了寻找岩画,需要走上几十公里,而且岩画多分布在悬崖峭壁上,稍不注意就有危险。

一年年的爬山趟水,一年年的风餐露宿。巴特尔共发现22处,共1000多幅岩画,这些岩画时代从新石器到清末集中,岩画的内容多以动物常见,狩猎、放牧的生活场景也是岩画的主要内容。同时,他还首次发现了回鹘体蒙古文“岩文”,这对于鄂托克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研究蒙古文字的发展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巴特尔与人合作编辑出版了蒙、汉、英三种语言的《祖先的印记—鄂托克岩画》,向世人介绍了鄂托克岩画的分布情况和保护现状,包含了图片400余张,约20万字,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岩画。同时,为鄂托克旗文化遗产的文物保护作出了特殊贡献。

一幅幅岩画中,来自古文明的印迹,更为巴特尔倡导的返璞归真、做好草原环保事业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和现实动力。

巴特尔对草原的初心之爱还延续在了众多的野生动植物上,他的环保精神像雨露一样润泽着草原大地。

在广袤的鄂托克旗草原上,经常会见到巴特尔带着一部相机行走,他一次次奔波只为记录下草原环境持续好转、野生动植物种类不断增多的情景,用数不清的照片告诉人们“人与生态和谐共存”的道理。他用别样的方式守护着这方碧草清水蓝天。

在拍摄野生鸟类中,他创造了内蒙古多个纪录。他一共拍摄到内蒙古新纪录的白胸脯恶鸟、灰白喉林莺、拟游隼等7种候鸟,鄂尔多斯新纪录的20多种候鸟。今年62岁的他,跟踪研究鸟类已有数十年,特别是对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的跟踪研究。

巴特尔喜欢这种“用图片记录生态变迁史”的方式,因此他不怕苦不怕累。有过野外拍摄的人都清楚,拍鸟类图片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有时可以很容易地拍到,有时角度不到位,就要耐心地等,有时一天也不能拍到一张满意的图片。春秋、春夏季节是分别是鸟类迁徙和繁殖期最关键的时期,如果拍不到,又要等上一年。为了把握好时间段,巴特尔总是提前做好机位、隐蔽等很多工作,繁琐而细碎。有时,在野外拍摄也是一项极具危险的工作,巴特尔就经常会遇到一些具有攻击性的动物,有一些还有毒性,可是他从不害怕,不厌其烦也从不放弃。他还保护救助了多只金雕、鵰鸮、蓑羽鹤等国家一二级动物,让这些珍贵的鸟类重回蓝天。

从2003至今,巴特尔在鄂托克旗范围内共采集野生植物标本440多种2384件,拍摄了1万多张图片,有些珍稀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其中,经过专家鉴定,发现了200多种鸟类、昆虫和动物,570多种动植物标本已经通过内蒙古农业大学鉴定,为荒漠、半荒漠草原野生植物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来源。

经过多年的拍摄,他整理编著了《鄂托克生物资源》一书,该书收录图片近500幅,记录植物320种、动物30种,并且这些物种全部通过了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的鉴定,用写真图片的形式展现了鄂托克草原上美丽淳朴的动植物形象,展现了鄂托克境内珍贵美妙的自然物种,也让人们对其中的珍稀濒危物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二十六年的坚持不懈,千万个日夜的奔波守护,巴尔特尔全心全意地在鄂托克草原上传递着一种环保理念、环保精神。

2002年,查布恐龙博物馆建立,这是全国首家由个人出资搜集展品兴办的乡(苏木)级自然博物馆,巴特尔任馆长。近400平方米的馆内,建立了永久性野生动植物(图片)标本展厅,展出有代表性的野生动植物(图片)标本94个(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8种,自治区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20种)。展厅内陈列着生物化石标本、民俗文物、野生植物标本达3000多件,还有图片资料1900件,每一件都是他的心血之作。如今,这个博物馆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展品也在不断地扩大,已累计接待参观者2万多人,并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博物馆、东胜区和鄂托克旗等地举办了多次民俗文物、古生物化石、植物标本展览,参观者达5万多人。

巴特尔,英雄的名字,勇敢的人生,他的足迹踏遍一山一水,他的汗水浇灌一草一木,他的涓滴之为化作最接地气的担当。而大草原的文脉流淌、鸟飞兽走、碧水蓝天,都铸成他最美的勋章。

原标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阐释鄂尔多斯好人巴特尔:古物无语见初心 草原有爱印使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